近幾十年來,農業農村的發展走過了輝煌的曆程,絕大多數農村都已告別了過去的“髒亂差”,很多方麵跟城市的差距都大大縮小。特別是農村的各項基礎設施,不僅實現了從無到有,也正在實現從有到優,像公路、自來水、下水道、路燈、天然氣、網絡寬帶這些東西,幾乎已經走進了每一個村子。拿公路來說,經過幾十年來的不斷努力,基本已經實現了“村村通”。
農村公路“村村通”曾經是很多農民*大的一個願望,過去農村沒有硬化公路,土路一到夏季下雨、冬季下雪,就變得泥濘不堪,隻有步行或者開拖拉機才能通行,不僅影響人員通行,也製約了村裏的發展。為此,從二三十年前開始,國家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資金,專門發展“村村通”公路,幫助無數的村子修通了**條水泥路、柏油路,這讓農村人紛紛感謝國家的好政策。
但是,近年來,有一些農民卻對“村村通”開始有了怨言,以至於在部分農村,農民戲稱“村村通”成了“村村痛”。明明“村村通”幫他們免費修路,為啥農村人會有怨言呢?一些農村人表示,原因可能有以下方麵。
1、被“遺忘”的泥土路
按道理說,“村村通”到現在早已實現,應該每一個村子都有水泥路、柏油路才對,但不知道是什麽原因,還有個別村子,到現在依然還是泥土路,整個村子,沒有一條往外的硬化路,成為被“村村通”所“遺忘”的泥土路。正是由於這些泥土路,讓農民熱切盼望著早日修路,如果遲遲不能修,農民有意見是再正常不過的了。
2、修路越修越窄
現在農村人生活好了,收入高了,過去農村少見的小汽車,現在很多農民家裏也都有了。不過農村小汽車多了,新修的路卻是越來越窄了,導致一到春節等節日,農村公路就擁堵不堪。過去農村的土路,主幹道都很寬,至少有個四五米,但現在新修的水泥路、柏油路,通往村子的,很多都不寬,隻有3.5米,有的甚至更窄。
這是因為,過去農村小汽車少,3.5米的寬度已經夠用,因此以往“村村通”路寬標準多數都是3.5米。現在這個寬度顯然是不夠用了,但不少農村新修的路,依然采用3.5米的寬度,導致新修的水泥路,反倒不如之前的土路寬,一修好就落後了。小轎車的寬度,一般在1.7到1.8米之間,因此開車走在這樣的路上,稍微大點的車輛,會車都很難。農村公路的寬度,至少也得在4米以上才行。
3、新路質量難有保障
農村修路不容易,有些地方好不容易修好了路,農民沒走上幾年,就破爛不堪,這有多方麵原因,其中就包括道路質量不過關。比如水泥路,“村村通”對水泥路的厚度有明確規定,對水泥路中的砂石、水泥用量也有要求。如果厚度不達標,或者砂石用少了,就會導致路麵質量差,很容易變得坑坑窪窪。
4、農村道路上限寬、限高越來越多
現在的農村道路上,經常能見到不少限高架、限寬墩等設施,目的是***大型車輛通行,從而保護路麵。但這些限高架、限寬墩卻給農村人的出行帶來了很多不便,一些地方限寬墩特別窄,司機通過,稍不留神車就會被刮花。等到車多時,限寬墩還經常導致堵車。有時候村子裏來了消防車、救護車,也會被限高架、限寬墩擋住。因此,不少農村人都希望能夠取消道路上的限寬、限高等設施。
正是由於這些原因,讓農村人對“村村通”有了怨言。“村村通”修路本來是給農民帶來方便的,但這些問題卻給農民帶來新的不便。希望未來農村修路時,不再有這些問題,真正服務農民。
15903880052
掃一掃 關注芭乐视频APP污
掃一掃 抖音關注